咱大河南,是中华美酒的诞生地,也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。无论是身在河南,还是做客河南,只要您上过河南的酒桌,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规矩:在大家互相敬酒之前,先喝头三杯酒。当然,如果是大杯的话,可以分三次喝完,如果是小杯,则需要满饮三杯。
这头三杯酒,往往是主陪领头喝,但大家并非接连喝下,而是分为不同的时段,比如在凉菜上得差不多,并且是双数之时,大家动筷子之前,先喝一杯开席酒,然后吃菜的时间,再穿插性地喝两杯酒。那么,为啥会有这种酒规矩呢?

说法一:起源于古代科举制度
话说,明清时期,国家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三级。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,在各省城进行,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,考中之后称举人,第一名是“解元”;再高一级是会试,在礼部举行,赴考者是举人,考中之后称贡生,第一名是“会元”;殿试则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,皇帝亲自主持,赴考者是贡生,考中之后称进士,第一名为“状元”。解元、会元、状元,合称“三元”。接连在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,称“连中三元”。因此民间有说法“文人饮三盅进三场连中三元”,最初这想必是有临别饮酒送行与祝福高中之意,后延伸为餐饮里的酒文化。

说法二:敬酒“三”为最大
在我国古代,三和九被认为是最大的,皇家是以九为最大,民间是以三为最大。而且三已经成为了约定俗称的一种数字极限的说法, 很多事情都以三来限定,比如,“三人行则必有吾师”, “三鞠躬”,“三叩九拜”,“约法三章”,“三生有幸”,“三句话不离本行,”,“三过其门而不入”等等说法。这里的“三”不仅仅是数字“三”的意思,而是一个频度极限的表示,代表圆满。因此,在好客的河南,“头三杯”代表喝酒礼仪中最高的礼仪。

说法三:来源于古代的“三爵之礼”
在《礼记·玉藻》记载:“君子之饮酒也,受一爵而色洒如也,二爵而言言斯,礼已三爵而油油,以退。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“三爵之礼”,因为儒家倡导文明饮酒、适量饮酒,所以酒桌上喝酒时,大家喝够三爵,到了微醺的状态,就不再多喝了。
儒家曾经长期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,因此,它所倡导的“三爵之礼”,自然成为中原大地的饮酒文化,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喝酒规矩在河南和山东至今存在的原因,但后来因为饮酒器具的变化,演化成为喝头三杯酒。

